瀏覽數 21,341

吳若權:每天都說我愛你

每天真心對父母說「我愛你」,除了愛在當下,除了表達感恩,還有更深層淨化心靈的功能,也可以更敏銳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。

愛,能讓人溫暖!在寒流來襲的季節,日本知名電器品牌Panasonic,以強化公益形象的精神,拍攝一支廣告影片,內容是一項實驗調查,證明:說出「我愛你」,會令對方感到溫暖,體溫明顯上升。

他們在東京近郊找到六個不同家庭,用不同方式鼓勵家庭成員互相表達一直藏在心底的愛意,再以旗下的紅外線探測器測試,觀察體溫的變化,發現聽到親友對自己說「我愛你」時,體溫平均上升零點八度。

其中一則案例:一位十四歲女兒土井,向母親表白:「其實我之所以沒有朋友,跟媽媽完全沒有關係,您是一位很好的媽媽,經常做出很多事使您擔心,對不起。」語罷,母女眼泛淚光,體溫也隨之升高。

日本廣島國際大學的教授高尾文子認為:「愛的語言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,有助於新陳代謝,體溫自然上升。」

亞洲與歐美人士對愛的表達方式,確實有很明顯的不同。在亞洲,人們習慣把愛放在心底,總覺得我默默付出,對方應該都知道,很少會把愛說出口。歐美地區的人們,很習慣彼此擁抱,隨時把「我愛你」掛在嘴邊。

主動對媽媽說「我愛你」,母子關係更親密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根據日本所做的調查發現,一般人無法把愛說出口的主要原因是:「沒那個習慣」、「覺得害羞」、「不用講,對方也應該知道」等,這些遲遲不肯說「我愛你」的理由,遍及所有華人社會。最近這幾年來民風漸開,我們對愛的渴望愈來愈彰顯,我卻常聽見中年子女後悔沒來得及對父母說愛。

不只一次在葬禮中,聽見中年子女對著父母的遺像告解,悔恨交加地說出自己最大的遺憾,就是沒能在長輩生前親口說出「我愛你」,讓一起前來送行的朋友聞之動容。但典禮結束後,各自回家,是否能及時跟父母說「我愛你」,可能又另當別論了。

我很慶幸自己覺悟甚早。媽媽中風不久之後的一個夜裡,睡前我深深感覺人生無常,必須把握每一刻愛的當下,於是躡手躡腳走進她的臥室,幫她蓋好棉被後,輕輕帶上房門之前,怯怯地說出:「媽,我愛您。」她,停頓了幾秒,反而比我更勇敢而自然地回答:「我也愛你。」主動對媽媽說「我愛你」,這不只是我個人勇氣的跨越一步,更是我們親子關係的前進一里。有了彼此的這句「我愛你」,我們的心打得更開,彼此的距離更近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對虛弱的父親說「我愛你」,奇蹟似的反應隨之出現

有過跟媽媽說「我愛你」的經驗後,要跟爸爸說「我愛你」,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容易一些。華人社會的父子關係會比母子關係更遠一點,加上父親是重聽患者,我擔心即使鼓起勇氣說了「我愛你」,他大概會拉起嗓門大聲反問我:「蛤,你說什麼?」豈不是很尷尬。

這件事,我掛在心上,有些迫切的焦慮感。太多的無常教會我,若不把握當下,隨時都可能留下遺憾。

直到父親急診入院,我知道再不說,恐怕就沒機會了。當時父親的身體已經很虛弱,我趁著夜深人靜獨自在病房守護他,在他身邊輕輕說:「爸,您知道嗎,我好愛您。」奇蹟似的反應隨之出現,他閉著眼睛,使力地握了我的手,一下、兩下,眼角泛出淚光。

那是我第一次、也是最後一次,當面跟爸爸說:「我愛您!」是有些遲了,但仍為時不晚。

練習說愛,從「做到一次」到「持續做到」

儘管分別兩次對父母說愛的經驗,都如此順利而美好,我還是沒有養成習慣,每天說「我愛你」。從「知道」到「做到」,若是天下最遙遠的距離;從「做到一次」到「持續做到」,就一定是全世界最若即若離的曖昧關係。既然能力所及,意願也沒問題,也曾經做出改變,體驗過美好的滋味,為什麼不堅持繼續做下去?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以上這個疑惑,在我後來的學習與修行裡,找到很具體的解答。我們的積習太重、執念太深,即使曾經一次的因緣俱足,得到美好的體驗,還是容易回到慣性,把自己打回原形。

就像很多道理,其實每一個人都懂,再多提幾遍,也都是老生常談,了無新意。但為什麼還是需要持續看書、不停上課呢?就是因為人類骨子裡都有惰性,行為裡都有慣性,若不時時提醒、日日精進,很容易退回原來的積習裡。

對生命接納,向宇宙臣服

幾年前參加一次兩天兩夜近乎閉關的成長課程,每一個學員都受到極大的震撼與感動,結業儀式結束就立刻打電話跟家人說:「我愛你!」我也不例外,當電話接通的那一刻,我溫故知新地重獲對媽媽說「我愛你」的感動,因為課程帶領我更深刻的反省,連母親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能量。回家後,她對我說:「你跟之前不一樣了。」

我很開心自己有所精進,連媽媽都看出我的改變。而這一次對媽媽說的「我愛你」,跟之前說的「我愛你」有什麼不一樣呢?

多年前,出自於一時衝動說出的「我愛你」,是非常感性的,那是基於對無常的敬畏,對病老的不捨。而這一次更認真說出的「我愛你」,是非常理性的,這是對生命的接納,向宇宙的臣服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正因為我學會對母親的真心接納,完整包容,說出「我愛你」的能量,才會厚實而圓融,它不只是口語上的愛,而是發自內心的懺悔與感恩。當我澈底地接受母親在世俗眼光中的一切優點與缺點,去除自我的執見與妄念,懂得真正而無條件地欣賞她靈性的完美,更真實而自然的愛,才會在我們之間流動。

從此,我養成習慣,每天擁抱媽媽,對她說:「我愛您。」她愈來愈習慣這樣的互動,有時還會以笑鬧的語氣回應說:「好啦,好啦,愛你!愛你!」

學習同理父母的成長背景,內心就會釋放更多愛

即使此刻父親早已過世多年,我仍可以練習對他的靈性說「我愛你」。我不只愛我的父母,也愛他們的「內在小孩」,深刻地去經歷他們這一生因為物質匱乏受過的苦難,同理他們在顛沛流離的動盪時代所累積的不安,愈多的感恩,愈多的勇氣,愈多的愛,就會釋放出來。

坊間有很多書籍,提到要原諒父母、與父母和解。我在拙作《向宇宙召喚幸福──靈魂療癒的旅程》(皇冠出版)分享過自己的看法與經驗。時至今日,再度回顧自己和父母的關係,才恍然連「原諒」這兩個字都有待斟酌,需要商榷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我們平常會動用到「原諒」的情緒,雖然可以彰顯自己的情操,但已經等同於認定對方有犯錯。如果我們沒有立場去指責或要求父母是對或錯,又何必「原諒」他們呢?

活到中年,我終於領悟:與父母和解,就是與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和解,重新愛父母一次,也就是重新愛自己一次。

網路上,已經有很多子女對父母說「我愛你」的短片,有真摯感人的畫面,也有很搞笑的鏡頭。從不同父母的回應中,可以看見他們共同的驚喜與感動。無論他們回答的是:「我也愛你!」「Me too.」「你幹麼啦?錢不夠用了,是不是?」「你別想不開呀,我的寶貝兒子(女兒)!」

在華人社會中,大家個性都比較靦腆,父母必須慢慢習慣接受子女的傳情達意,彼此都需要練習。

在愛中覺察自己的情緒

養成好習慣,每天真心對父母說「我愛你」,除了愛在當下,除了表達感恩,還有更深層淨化心靈的功能。藉由對父母說「我愛你」,可以更敏銳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。

當內心充滿喜悅,想要珍惜每一刻的幸福,說「我愛你」的時候,會覺得很自在、很有FU,甚至很感動。

當你說「我愛你」時,感覺自己有點應付,只是習慣性地脫口而出,很可能是心中有雜念,來自工作上的壓力,或是其他情緒的問題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當你說「我愛你」,說得很不甘願,代表你有憤怒,而且在壓抑。

當你連很努力想說「我愛你」都說不出口,此刻的你一定對現況感到十分失望,或是非常愧疚。

當你忙到常忘記說「我愛你」,可見已經迷失方向,抓錯重點、劃錯線了。

沒有真正的誰對誰錯,彼此相愛才是事實

我們都不是聖人,我們都很平凡,我們都會有情緒,我們都未必可以天天充滿正向情緒、時時湧現感恩心理、分分秒秒隨時可以真心說出「我愛你」,但我會要求自己盡量在睡前、出門前,對媽媽說:「我愛您。」

毋須太過於勉強自己,就能保持這樣的習慣,是因為我已經接受過「無常」這位老師給我多次的教誨,我也在靈性的學習中,懂得隨順生命河流,不讓一時的負面情緒得逞,以免留下無謂的遺憾。

尤其在剛拌嘴或吵架過後(是的,不要懷疑,我們母子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,頂多就是沒有激烈口角),我會非常非常刻意而且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,然後去跟母親道歉認錯,跟她說:「我愛您!」

無論事實是誰對誰錯,我都會這麼做。因為,我知道這個家庭裡所有的大小事,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誰對誰錯,只有彼此相愛,才是最千真萬確的事實。

每一次說我愛你,都可能是最後一次

太多的生命教訓,讓我澈底領悟:既然有過第一次說「我愛你」的經驗,以後再說的每一次「我愛你」,都可能是最後一次。我們都無法預知說完「我愛你」之後,下一秒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變化?所以,好好把握當下,慎重地把它當作可能是最後一次說「我愛你」。

好吧,我就承認我是「卒仔」吧。我願意放低身段,在每一次爭吵中,儘快握手言和。因為我知道,每一次據理力爭僵持到最後想要贏的人,必定在感情上輸得最慘。我,不,想,有,遺,憾。

雖然,我明明知道:即使對爸媽說再多的「我愛你」,等到彼此要轉身分手的最後一刻,還是會有很深的遺憾。但若不好好把握機會說「我愛你」,將來的遺憾,一定比現在的遺憾,更深、更重、更遺憾。

*本文節錄自《換我照顧您: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》,由遠流出版。

猜你喜歡

活動看板

其他人也看